融眾資訊

您當前所在的位置 -首頁-融眾資訊-IMF:中國轉型方式對本國與全球經濟均有益

IMF:中國轉型方式對本國與全球經濟均有益

文章來源:中國經濟網       發(fā)布日期:2016-05-05 11:42:03    點擊:1247次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發(fā)布的最新一期《亞洲及太平洋地區(qū)經濟展望》報告認為,亞太地區(qū)今明兩年經濟增長依然強勁,GDP增速將達到5.3%,幾乎占到全球經濟增長的三分之二。雖然亞洲經濟增長略有放緩,但依然是全球增長的引擎。盡管外部需求仍然疲軟,該地區(qū)多數經濟體的國內需求依然穩(wěn)健,這得益于低失業(yè)率、可支配收入增長、較低的大宗商品價格和宏觀經濟政策的支持。

值得關注的是,亞太地區(qū)各經濟體增長前景不盡相同。中國經濟增速預計從2015年的6.9%小幅下降至今年的6.5%。中國經濟將繼續(xù)調整,從制造業(yè)和投資向服務業(yè)和消費轉型。IMF認為,中國這種向較緩慢但更加可持續(xù)增長的轉型對中國和全球經濟而言都是有益的,消費支出已成為中國經濟更加重要的增長引擎。

由于消費稅上調效果即將顯露,日本經濟增速預計在2016年繼續(xù)維持在0.5%,2017年將下降至負增長0.1%。人口老齡化和高企的公共債務依然是日本經濟長期增長的主要拖累。印度受益于低油價,在世界大型經濟體中依然增長最快,今明兩年GDP增速預計為7.5%。越南在東南亞地區(qū)快速增長的國家中表現突出,這得益于電子產品和服裝制造業(yè)出口的快速增長。菲律賓和馬來西亞預計將維持強勁增長。

雖然亞太地區(qū)多數經濟體的經濟前景依然穩(wěn)固,但該地區(qū)經濟增長仍面臨眾多外部挑戰(zhàn),包括發(fā)達經濟體增長緩慢、新興市場增長普遍放緩、全球貿易疲軟、大宗商品價格持續(xù)走低以及全球金融市場波動增加等。這些風險加劇了脆弱性。

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和國內政策不確定增加了潛在貿易糾紛和國內需求下降的風險。自然災害也會破壞已經取得的經濟成果,特別是在低收入國家和小型國家(包括許多太平洋島國)。同時,這些國家也面臨著全球性銀行削減金融服務(或“去風險”)的挑戰(zhàn)。但報告也認為,結果可能比預期好得多。較低的大宗商品價格可能超預期地促進該地區(qū)經濟增長;地區(qū)性和多邊貿易協(xié)定能使亞太地區(qū)受益。

報告強調,盡管亞洲經濟體擁有充足的緩沖且能更好應對未來的風險,但各國需要采取政策,促進增長并減少對全球性和地區(qū)性風險的敞口。

在財政政策方面,報告建議各經濟體調整支出結構,以便推出有利增長和迫切需要的基礎設施和社會支出。靈活的匯率應繼續(xù)作為防御外部沖擊的第一道防線。外匯干預和資本流動措施可在特殊情況下使用。應繼續(xù)使用宏觀審慎政策來應對金融波動和風險,以作為對貨幣和財政政策的補充。

報告認為,結構改革依然是提高亞太地區(qū)生產力增長的關鍵,需要開展結構性改革來支持潛在增長并促進再平衡。該地區(qū)過去的改革都非常有效,促進了經濟多元化,并幫助亞洲進入了全球市場。

  • 核心優(yōu)勢

    融眾集團擁有強大的資金實力,全國連鎖平臺,多元產品組合,定制型資金方案,嚴謹風險控制和專業(yè)管理團隊為您服務

  • 資質榮譽

    多次榮膺世界、亞洲及國內相關機構獎項,成為中國最具成長性及生命力的金融服務機構。

  • 人才策略

    融眾遵循“以人為本”的人才理念。致力于成為全球領先的金融投資運營專家。更多的圖標鏈接到相關欄目頁面。

  • 俱樂部歡迎您!

?